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,探索高效教学策略,卫生与健康学院在海燕楼D202教室举办了一场以“如何上好一门公开课”为主题的教研室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现场展示与课后分享,帮助教师们掌握上公开课的核心技巧。
一、公开课教学展示
张静老师进行了以血细胞和白细胞为主题的《人体生理学》公开课展示,为教师们提供了生动的教学示范,并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对生理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。
血细胞的基础知识:张静老师首先介绍了血细胞的分类及其基本功能,帮助学生建立基础认知。她详细讲解了红细胞、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
(1)实际病例的介绍,她阐明了红细胞在氧气运输中的作用,通过案例分析,深入剖析了白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核心作用,使学生对血细胞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有了初步了解。
(2)互动教学与课堂设计:张静老师展示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如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、案例分析、创新的抽问方式、每一小节的总结归纳,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和趣味性。
(3)课程反思与改进建议:公开课结束后,张静老师还分享了她的教学反思与改进方法,强调了如何通过教学反馈不断优化课程内容,使课堂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。
一、课后讨论
王玲副院长组织其他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课后讨论。教师们积极发言,分享了自己听课的收获与教学建议,集体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。最后,王玲副院长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做了总结发言。
二、教学反馈与表扬
刘霞科长肯定了张静老师在公开课中展示的专业能力,特别是她将复杂的生理学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的教学风格。朱学鼎副院长对公开课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可了张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态度,并指出她在课堂展示中体现了对课程内容的熟练掌握,良好的手势与站姿等教学技巧。
四、薛正毅副院长总结讲话
薛正毅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,教师们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,确保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严谨性。同时,他还提醒大家要注重课堂互动的设计,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,提升整体教学效果。
通过此次教研活动,学院在提升教学质量、激发学生兴趣、促进教师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张静老师的《人体生理学》公开课展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,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和互动教学,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,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。此外,课后讨论环节为教师们提供了分享经验、提升教学水平的机会,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。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,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生动有效的学习体验,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。